蔡当局“新经济发展模式”将无疾而终

2016-12-16 17:14:23

中评社香港12月20日电(记者 张爽)闽南师范大学台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吴凤娇日前在南澳论坛上发表观点称,“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四年蔡英文当局的经济施政主轴,蔡当局制定了五大创新产业推动计划,但是这些计划在岛内经济低迷、投资环境恶化的氛围下难以有效推进、效果有限。

吴凤娇表示,“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四年蔡英文当局的经济施政主轴,具体政策设计包括对内“产业转型”与对外“经贸多元”两个层面。在内部产业转型上,蔡当局因应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产业新一轮变革需求,制定了智慧机械、亚洲硅谷、生技医药、绿能科技及军工产业等五大创新产业推动计划,以“连接未来、连接全球、连接在地”为产业发展策略,希望通过政府设立的“产业创新转型基金”带动民间投资,打造五大创新研发产业聚落。

吴凤娇认为,以上五大创新产业计划在岛内经济低迷、投资环境恶化的氛围下难以有效推进、效果有限。同时,蔡当局在进行政策阐述和辅导时,以大陆本土产业为假想敌,在具体方案设计中未有一处提到“两岸产业对接合作”,将大陆企业排除在合作对象之外。这只能使台湾当前困难重重的产业转型之路增添新障碍。

吴凤娇认为,在对外经贸战略上,蔡英文则以谋求加入TPP、“新南向政策”等为基点致力构建多元化对外经贸体系,借此绕开大陆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但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已于11月21日正式宣布美国不会加入TPP,这表示蔡当局企图借TPP重回美日经济体系的长期努力沦为乌有。而台塑越钢事件中蔡当局的无作为也充分显示了“新南向政策”的空洞虚化,严重打击了本就脆弱的台商信心。

吴凤娇认为,自5月20日蔡英文执政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打着“维持现状”的幌子大肆推行“台独”路线。“新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其重要一环,其核心实质是谋求经济上的“去中国化”,意图通过发展与美日紧密合作对接的产业、市场,切割岛内经济与大陆经济的连接,阻滞两岸经贸合作深入发展。过去八年的实践证明,两岸经贸合作是全球化下两岸要素互补、互蒙其利的结果。当前,大陆总体经济形势向好,“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战略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为两岸经贸合作创造了新契机。蔡当局推行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罔顾两岸经贸合作大势所趋的客观经济规律,漠视两岸经贸合作发展的新契机,只会加剧台湾自身经济困境,使台湾参与区域性经济整合的道路越走越窄。

吴凤娇认为,面对蔡当局经济“去中国化”政策冲击,大陆应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应以“争取台湾民心”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我为主、市场导向、细化惠民、创新升级”原则,探索既可以粉碎蔡当局“经济台独”企图又可以惠及台湾普通民众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积极建构以大陆为中心的亚太区域经济网络,牢牢把握两岸经贸合作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今后,大陆应着力加强自身经济发展,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紧实施“中国制造2025”、自贸区建设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等,进一步增强大陆市场对台湾资本、技术、人才等的磁吸效应;同时,积极建构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试区升级版”、RCEP及“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心的亚太区域经济网络,有效压制“新南向政策”,粉碎蔡当局意图绕开大陆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企图,牢牢把握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民间渠道为路径推进两岸经贸合作发展。

多年的实践表明,两岸经贸合作动力根源于大陆与台湾在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自然资源、管理经验等方面的高度互补,同时也间接源于相同的血缘文化背景下双方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国际经济挑战的需要。在大陆经济日益开放、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市场机制对两岸经贸合作的推动作用必将日益增强。今后大陆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推进两岸经贸合作,如此一来,才能引导台湾民众认识两岸经贸合作“互惠互利”的本质所在,揭批民进党当局限制两岸经贸合作的实质和危害,建构两岸同胞对经济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同时,考虑到两岸经贸制度化协商机制完全中断,官方合作的渠道不再通畅的现况,大陆应以民间渠道为主要路径,积极推进两岸民间经济往来,与台湾认同“九二共识”的地方县市尝试开展城际间的区域性经济合作,密切与台湾工业总会等六大工商团体的常态化联系,挖掘两岸产业协会在产业分工与合作上的沟通、协商功能,辅导两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吸引台湾更多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打造“自下而上”的两岸经贸合作的新形式。

第三,对台经贸政策应由泛化“惠台”转向细化“惠民”,注重执行过程管理及成效评估。

以往对台经贸政策的“让利”属性明显,其出发点是为增进台湾民众福祉,获得台湾民众的认同,但实际效果却未达预期。因此,未来对台经贸政策应改变过度让利、盲目让利、泛化让利的做法,重心要由泛化“惠台”转向细化“惠民”。在科学制定对台经贸政策的同时要加强执行过程管理、运作模式调整及成效评估,提升对台经贸政策的资源配置效率及产出效益。在实施中,应注重政策信息公开等基础性工作,多考虑台湾民众的心理感受及情感需求,要以台湾民众更易接受的方式稳步推进,不能急功近利。

第四,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创新两岸经济融合模式。

多年来,两岸经贸合作主要表现为“台湾提供资本和技术、大陆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互补短板”型模式,而作为出口目的地的欧美市场则是该种模式顺畅运转的“源动力”。但在全球经济分化复杂的局势下,欧美市场的需求动力严重不足,这种成本驱动型、市场单一化的合作模式日益脆弱。若继续维持下去,不仅对两岸经贸合作的边际效益递减,而且风险性加大。“一带一路”建设是大陆大力推动的对外经济合作战略,受到台商的高度关注。今后,大陆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以可控方式引导台商参与其中,推动两岸企业开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园区共建、品牌共创、技术标准共制的试点合作,谋求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整合,携手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探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两岸经济融合新模式。

http://www.crntt.com/doc/1045/1/2/8/104512817.html?coluid=93&kindid=15733&docid=104512817&mdate=122000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