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网:闽南师大:台湾新南向政策评估

2019-05-22 15:44:17

图1.1993-2018年历年台湾对越投资额及其占越南当年吸收外资总额的比例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越南国家统计局(General Statistics Office)

中评社香港5月19日电(作者陈丽丽、林中威、吴晓芳)越南是台湾当局“新南向政策”的重点对象国,近年来曾经成为该政策收效较为明显的国家。台商对越投资额一度显着上升,台湾地区对越南的出口也大幅增加。根据越方提供的资料,2017年台湾地区在越南累计投资已达309亿美元,在越南外资来源地中排名第4。2015年“投资审议委会”访问的48家越南台商中,有36家处于盈利状态,其中更有11家利润率在10%以上,在越台企的盈利和高利润率比例在全球各地台商中高居首位。但从2018年开始,台商对越投资由明显下降趋势,2018年台商对越南投资金额仅5.3亿美元,占其引进外资总额的1.5%,随着东盟与中日韩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未来台商在越南面临的竞争显然有更为激烈的可能。蔡英文当局的“新南向政策”是其对外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蔡英文民进党当局制定该政策除了经济方面的考量外,同时企望“新南向政策”与“一带一路”形成对冲,阻滞减缓两岸融合进程,并配合美日亚太政策,挟洋自重,以期提交台湾的战略重要地位。蔡英文民进党当局“新南向政策”政治挂帅,前景不容乐观。台湾的出路在于依托“一带一路”之于两岸经济的发展的契机,深化合作,融合发展,实现两岸统筹布局联动发展。

一、2017年-2018年台商对越南投资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投资数额巨大,但增长面临瓶颈

根据越方提供的资料,2017年台湾地区在越南累计投资已达309亿美元,在越南外资来源地中排名第4。但从2018年开始,台商对越投资有明显下降趋势,2018年台商对越南投资金额仅5.3亿美元,占其引进外资总额的1.5%,与2016年的13.27亿形成鲜明对比(见图1)。但随着美中贸易战使不少台商调整供应链,越南又有成为热门选项的趋势。

此外,尽管台湾地区在越南外资来源中的地位正持续下降,但这一趋势可能并非官方资料显示得那么明显。按照岛内研究机构的分析,台湾地区对外投资存在不少借道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新加坡和香港等第三地的情况。根据台驻胡志明市办事处的估算,2017底年台商对越累计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中借道第三地的投资可能接近200亿美元。若此情况属实,那么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台资仍然有望对越南经济发展发挥较大作用。

图2 台商在越南各行业累计投资分布(1988-2017年). 资料来源:越南计划投资部

(二)加工制造业投资一枝独秀

加工制造业是1988年以来台湾对越南投资最为集中的领域,截至2017年底,台商在加工制造业的投资占其历年对越投资总额的86.2%,投资专案达1952项,占专案总数的77%(见图2)。2017年台商在该领域的投资增速也远快于其他领域,显示出该行业的绝对优势地位。而这些投资又可以细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与以电子产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三类。以制鞋、服装与纺织等行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台商在越南投资较为集中的领域。根据越方统计,台商是越南纺织服装业的最大外资来源,在2012年—2016年间台商累计投资总额大于10亿美元,超过同期越南该行业吸收外资总额的20%。2015年,台湾远东集团旗下企业又在平阳省投资2亿7400万美元设置纺织和服装厂,生产服装制造所需的布料、纤维和棉纱,计划充分发挥越南的经贸优势,搭配美国厂房生产,以全球化调度的模式,创造最大利润。该项目已于2018年投产。

随着越南经济规模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台湾岛内部分资金密集型企业也开始向越南迁徙。在水泥、钢铁等重工业领域,从历经20年发展,总投资已达4.5亿美元的庆丰集团海防水泥厂,到2017年计划投资额达到116.24亿美元的台塑集团河静钢厂,台商在越南相关领域专案投资数量与规模都在逐步增加。尤其是台塑河静钢厂的建设,正在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台商向越南迁移。

自2007年开始,电子产业的台商也开始了向越南转移的步伐。鸿海集团于2007年推出“前进越南”计划,投资50亿美元,在越南的北宁、北江两省设立电子加工业园区,希望在短期内将越南变成高科技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同期,仁宝集团也对越投资5亿美元建设电子产业基地。从2015年开始,上述企业又陆续着手追加在当地的投资。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鸿海集团正在考虑以大手笔在越南设立Iphone组装厂,牵动了业界的关注。 二、越南的投资环境优势与劣势并存

(一)越南政府重视对台经贸合作

越南政府对台湾的重视程度在东盟各国中名列前茅,其在1997年设立了全部由内阁司长以上官员组成的台湾事务委员会,专门负责处理涉台问题。在越南政府积极态度的影响下,台越经贸合作获得了有力支持,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定,台湾当局驻越南的相关机构和当地台商会也较为活跃。这一相对友好的氛围,增强了台商投资越南的信心,成为其对越投资的一大利好因素。

(二)越南经济社会形势有利制造业发展

越南的人口数量众多且年龄结构合理,这保证了当地劳动力总体价格低廉且素质相对较高。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评估,2016-2017年度越南工人在健康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与培训两项指标上都明显优于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同时其劳动力市场效率分值已达4.3分,与大陆工人的4.5分相去不远,表明越南在发展加工制造业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同时,越南境内资源丰富、部分区域交通便利,在纺织和制鞋等轻工制造业领域已经形成了为成熟的产业链,使越南在经济结构上具备承接台湾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先导的产业转移的能力。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经济持续增长,数量庞大的新兴中产阶级崛起,也使其国内需求快速增长,让许多台商认为越南的发展潜力类似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对迁离中国大陆的台商形成了吸引力。越南对各类国际经贸组织和东盟一体化进程的积极参与,也使其成为台商进入东盟一体化市场的重要跳板。

(三)越南内政治理不足影响投资者信心

当地行政效率低下和法规不完善,一直是越南台商面临的主要障碍,而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步入调整期,其投资环境又开始出现新的问题。如劳动力成本低廉原本是越南吸引外资最主要的优势之一,但随着近来其国内劳资纠纷尖锐化,迫使当地最低工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台商已开始将劳动力成本多变视为阻碍投资越南的不利因素。不仅如此,由于越南经济对外资依赖性较强,客观上也导致其发展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加之近年来越南国内地价上升、基础设施改善缓慢、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逐渐凸显,当地民众在保护环境、平抑物价和维护民族产业等方面也呼声日高,这些都减弱了越南对外资的吸引力。更严重的是,随着越南国内通货膨胀加速和贫富分化严重,近年来罢工事件屡有发生,而这些罢工针对目标往往是外资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投资领域的台企自然首当其冲。如2014年越南的反华游行本因越南同中国大陆之间的海洋争端而起,但由于台企长期以来劳资矛盾尖锐,事件最终演变为针对台资的暴力行动,使台商遭受了巨大损失,也在岛内激起了“台资逃离越南”的呼声。上述因素使台商对越南投资环境的不足之处尤为敏感,从而制约了其在当地投资的持续增长。

三、台湾对越投资面临自身条件的局限

(一)赴越台商产业升级缓慢

一方面,以往在越台商投资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数企业规模有限,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应对越南市场逐渐增强的竞争。2016年对当地台商的调查表明,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规模过小已开始成为台商在越南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年来台湾当局和岛内企业、相关人士对上述问题已有所重视,但越南台商已经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巨型财团的竞争中失去了先机,引入岛内大企业和整合现有台资刻不容缓。另一方面,随着越南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其国内制造业开始向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转型,传统低端制造业的问题则日益显现,台商的传统优势更加无从发挥。尤为严重的是,近年外资数量的增长及其来源的多元化,在使越南一些投资集中的地区出现缺工现象的同时,也让当地对工人权益的维护投入了更多关注。在此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台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近人情之处便频繁地进入当地公众视野,加剧了台商作为整体在越南国内受到的非议,反过来又使台商在当地投资时面临的阻力有增强趋势。

(二)台湾地区对越南综合影响力不足

以往台湾当局与岛内学界对东南亚台商的帮助有限,使得台商对越投资长期缺乏支持,且受制于人才和文化影响力的匮乏。首先,台湾地区对越南开发援助专案极少,与企业在当地投资联动也明显不足。尽管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就为越南5号公路建设提供过援助,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总体而言,台当局一直未能将越南这一主要投资对象作为其援助的重点,其在当地数量有限的援助专案也没有充分带动台企的参与,因此广受在越台商非议。其次,台当局在保护台商权益方面行动不力。无论是处理排华骚乱还是台塑河静钢厂事件,台湾当局都在事件程序中缺乏担当,在协助台商事后维权上动作迟缓,挫伤了台商对在越南投资的信心。最后,台湾当局和岛内学界长期不重视培养瞭解越南语言文化的人才,使当地台商一直受到智力资源不足的困扰,投资的拓展屡屡面临各种社会文化障碍。

四、“新南向政策”对台商在越投资的影响

(一)在越传统制造业台商转型升级迎来机会

当前,越南仍是台湾地区在东盟的最大投资对象,同时也是除中国大陆之外台湾地区制造业外迁的最重要目的地。根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2016年的调查,在中国大陆之外的海外地区投资的台商中,目前仅有在越台商持续保持劳动成本诱因领先市场诱因的态势,台商在越南设置生产制造中心的比重高达86.00%,越南仍是台商在制造业对外投资方面除中国大陆以外的首选。

(二)台湾当局将加强对在越中小规模台商的政策扶持

以纺织服装和机械加工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曾经是台湾地区对外投资的主力,同时也是“新南向政策”服务的主要物件之一。这些台商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一方面缺乏瞭解当地语言文化的人才,无法及时掌握商情,难以适应所在国法律和政策的变化;另一方面也长期受到在东南亚融资不易的困扰。针对上述情况,台湾当局推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台经济主管部门正在东南亚、南亚各国设立一系列“台湾视窗”,目前“台湾投资视窗越南办公室”已先期启动,这一“视窗”集合了来自经济和对外事务主管部门、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当地台商社团的人员,组成服务团队,由熟悉中文及越语的项目经理负责,为在越台商提供最新商情及投资法规的谘询等各类服务,以协助厂商掌握正确资讯、降低投资风险。与此同时,为方便台商在东南亚融资,台湾当局着手在农业信用保证基金、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与海外信用保证基金中编列共50亿新台币专款,希望通过杠杆操作,为东南亚台商提供总额度达500亿新台币的融资保证。越南作为台湾当局认定对“新南向政策”“反应积极”的国家,当地台商的融资需求将获优先处理。

(三)台湾对越出口的增强有望吸引台企在当地设厂

除为台商赴越南投资提供直接支持外,台湾当局也正通过其“贸易协会”努力发展对越贸易,以求间接促进岛内企业向越南迁移。进入2017年以来,“贸易协会”陆续组织多批台商前往越南进行展销,除参加当地原有展会之外,还于2017年7月在胡志明市主办了“台湾形象展”,并计划于同年10月组织专门的拓销团。这些推广活动主推的消费电子、运动器材、医疗器械、日化用品、建材五金和轻工机械及其零部件等产业,都有前往越南投资设厂的潜力。“贸易协会”的推广活动也非常重视宣传越南的投资机遇,其董事长黄志芳就在“台湾形象展”上表示:台商在越南上一个阶段是从事制造业、拼出口外销,但是“新南向政策”背景下,台商有必要与越南企业一起合作,利用东盟共同体(AEC)零关税的优惠,来进入东盟内需市场。鉴于台商对越投资与两地间贸易历来关系密切,未来受岛内产业结构转型和越南进口关税提高的影响,推动双方贸易,确实有望促使更多台湾企业在越南进行生产。产品即将出口越南市场的台湾烟酒公司就已表示,如果其产品在当地的销量能稳定增长,未来会考虑在越南设厂。

(四)提高资金技术含量,增强文化社会联结成为台湾对越投资新趋势

1.高科技与金融服务业成为投资新趋势。随着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扩张,未来可能有更多来自台湾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专案和高科技企业在越落户,其产品也将逐步由面向出口转为面向越南国内市场,同时台商也会继续尝试进入当地金融、服务与房地产等行业。近年来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其国内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不仅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政府产业政策的重心开始转移,外资在当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也不再突出。为应对这一挑战,未来台商对越南制造业投资的重点可能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生产模式接近的消费电子行业转移,以追求更高的利润。同时随着越南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部分原本仅在该国进行生产的台商已开始探讨在当地设置行销中心与品管中心,岛内电子商务企业也表达了与越南同行合作的愿望,显示出制造业投资带动服务业发展的趋势。此外,目前岛内对东南亚房地产和金融业投资热情正高,越南周边的柬埔寨等国在相关领域已吸引到了大批台资。而越南房地产行业对外资吸引力一直较强,当下更随着越方放宽政策限制呈现出繁荣态势,其投资潜力正为岛内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所关注。可以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台资进入当地这一行业。在越南的金融领域,台资则已经有所建树。到2017年底,来自台湾地区的13家银行已经在越南设立了55家机构,其中包括46家分行和9家办事处。在具体业务方面,来自台湾的“中国输出入银行”正为胡志明市城建提供贷款,远东银行获得了对越南境内企业跨境贷款的授权,“台湾保险事业发展中心”也和越南保险协会建立了全面交流合作机制,这些都显示出台资金融机构开拓越南市场的旺盛势头。

2.社会文化交往与投资相互促进。顺应“新南向政策”强调“以人为本”的要求,台湾当局和岛内相关机构正努力使其对越经济合作与同越南之间的社会文化领域交往相互促进,以应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与越南社会联系增强所形成的挑战。未来不仅台湾当局会大力推动同越南的人员与文化交流,岛内企业和教育机构也将在相关领域投诸更多精力,以期强化两地之间的人文纽带,为将来台湾对越投资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当前台当局已简化了越南人士赴台的签证手续,并通过越南政府和当地台商,鼓励该国民众到台湾旅游、探亲。岛内学界和企业界也陆续推出了一批文教合作专案:景文科技大学与“越南台湾商会总会”签订合作协定,负责为当地企业订制课程,培养其急需的人才;台北教育大学在全台首先成立的“东协人力教育中心”正在参与培训越南的汉语教师等工作;南台科技大学和台北教育大学也尝试组织学生前往越南参访和实习。除此之外,越方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台湾方面用发展援助形式加强双方在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未来蔡英文当局可能投其所好,加大相关投入。

图3 2017年台湾地区在东盟主要国家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台湾地区经济事务主管部门“投资审议委员会”

(五)外部环境关系“新南向政策”在越南成效

1.对越南投资增长为台商投资中南半岛其他国家提供便利。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越南对其中南半岛邻国有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在经济上,柬埔寨与老挝的交通、航运乃至能源都有赖于越南,在政治上,台湾当局由于历史原因不能在柬埔寨设立办事处,目前台商在柬埔寨和老挝的相关事务都由台湾当局在越南的相关机构代管。这些都促使三地台商形成了较紧密的联系,也让在越南的经营成为台资进入柬埔寨乃至老挝市场的后盾。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台商开始从越南向越柬边境地区的柬埔寨曼哈顿经济特区迁徙,希望在享受柬埔寨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同时,继续利用越南一侧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和基础设施,实现利益最大化。在越南发展达25年的味丹企业也于2017年着手在柬埔寨设立其在东南亚的第二个分公司,并将这一公司作为向老挝乃至泰国拓展业务的基地。在台湾当局推动“新南向政策”的背景下,台商利用在越南产业基础,向柬埔寨和老挝等国发展,不仅满足了台湾当局的政治需要,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台商对越南劳动力成本攀升、国内环境不稳定等问题的忧虑,有望在短期内强化中南半岛各国作为整体对台商的吸引力。

2.越南在吸引台资方面也将面临“新南向政策”其他物件国的竞争。总体而言,当前越南台商投资的金额及其增速都在东盟各国中居于前列(见图3)。但从长期看来,在“新南向政策”鼓励台商将全体东盟国家作为投资拓展对象的背景下,柬埔寨、老挝乃至缅甸都有望得到台湾投资者更多的关注,随着这些国家的发展,越南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原有的劳动力素质良好、基础设施较完善和经济增长快速等相对优势也将逐渐丧失。与此同时,台湾学者普遍认为,越南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法制、税收、治安和廉政等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其要想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向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较发达的东盟国家看齐尚需时日。因此未来越南在吸引高端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方面竞争力仍有不足。此外,同属“新南向”范畴的孟加拉等南亚国家同样具备发展纺织服装业的优越条件,对越南留住相关产业台商同样会形成有力竞争。总之,随着台湾当局鼓励台商放眼“新南向”各国,越南不仅会在留住劳动密集型台企上遭到挑战,还将在引入高端产业台企方面遇到一定困难。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变化对台商投资越南的影响有待观察。TPP是蔡英文“新南向政策”规划中的关键助力,也是近年来台商对越南投资的重要动因。这不仅是由于台湾和越南在官方层面都对加入TPP表现出积极态度。更因为TPP架构下原产地规则的实行更为严格,促使台商必须筹画将完整的产业链条向越南迁徙,以享受TPP架构下越方获得的各项出口优待。但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放弃TPP,上述投资理由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将大打折扣。虽然越南政府也积极试图加入日本主导下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但由于这一TPP的“替代品”缺少越南最主要的出口对象美国的参与,越方也坦诚其预期收益将明显下降。根据越方的估算,CPTPP将使越南GDP增加1.32%,若越南同时执行减免关税及开放服务贸易,将会上升到2.01%。这一效果比起越南方面之前预计TPP可带来约6.7%的GDP增长而言,无疑有较大幅度的缩水。与此同时,越南体制改革也将面临挑战,之前越南为履行加入此类合作的义务,突击推进各类法律的完善,反而导致在越台商为遵循当地法规付出的成本快速升高,其投资吸引力还减弱的风险。 五、政治挂帅影响“新南向政策”前景,台湾的出路在融入“一带一路”实现统筹布局联动发展

以“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内容和主轴的“一带一路”倡议,宣导共商共建共用原则,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史上以陆地为中心的农耕文明和以海洋为大舞台的工业文明首次比翼双飞。自2013 年习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大陆已经同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已经从倡议、构想发展为具体的贸易额和合作专案,进度和效果超出了预期。 “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经济全球化作出了中国贡献。

目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背景下,以制造业为主体,以国际代工模式为典型的台资企业,日趋嵌入跨国公司与国际大买家主导与控制的俘获型全球价值链中,遭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结构性封锁,陷入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困局之中,台商台企处境艰难,亟需转型升级。“一带一路”视角下,相向而行,融合发展的海峡两岸必定存在广阔的合作发展新空间。一方面,可将台湾纳入大陆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发展布局中推动两岸区域经济合作与社会融合,提升台湾连接大陆并经由大陆,走向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内外结合的发展方向也可为两岸发挥产业比较优势、产业整合与布局调整及其多元市场驱动提供良好发展机遇。但是,2016年5月以来,由于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引发的两岸既有制度性经济合作平台多数停摆,致使“一带一路”中的“台湾机会”至今依然无从谈起。

台湾属典型的海岛型经济,对外部经济高度依赖, 对全球经济体系新变化极度敏感,大陆和东南亚是其最便利、最具利润空间的投资与发展区域。但是,由于蔡英文民进党当局“政治挂帅”等因素决定,提出了舍大陆而重赴东南亚的“新南向政策”。 该政策于2016年9月初正式启动,目标市场聚焦东南亚、 南亚和大洋洲的18个国家,内容涵盖产业投资、以人为本、资源整合和区域整合等四大面向。“新南向政策”负有的经济与政治的双重使命,是蔡英文民进党当局抛出的台湾在经济上应对全球化、在政治上应对两岸关系的重要政策。蔡英文当局大力推动“新南向政策”,其目的包括了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多种考虑。经济上“远中脱中”的“经济台独”,与其“文化台独”、“政治台独”共同构成蔡英文的“台独路线图”。

图4 新南向政策体系 资料来源: 根据台湾“新南向政策推动计划”编制

蔡英文当局的“新南向政策”是其对外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前三次“南向政策”不同,本次“新南向政策”强调四个面向,即面向经贸合作、资源分享、人才交流、区域连结,将重点放在新兴科技制造业领域和服务业的对外合作,力推台湾的“软实力”,并且将目标国家拓展到南亚、大洋洲地区,试图全面推进台湾的全球化水准以及参与地区经贸协定。蔡英文民进党当局制定该政策除了经济方面的考量外,同时企望“新南向政策”与“一带一路”形成对冲,阻滞减缓两岸融合进程,并配合美日亚太政策,挟洋自重,以期提交台湾的战略重要地位。

然而, 蔡英文当局推动“新南向政策”,在复杂的亚太国际形势、敏感的两岸关系及东南亚、南亚内部政治、社会、文化巨大差异之下,要达到预期目标并不容易,面临不少困难与障碍,这些内外因素均对该政策实施效果带来了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台“经济部投审会”最新统计指出,2018年台湾对“新南向”18国投资金额下滑至24.25亿美元,较2017年大幅减少34.7%,但较之前的年份有较大衰退。另据台“经济部国际贸易局”资料显示,2018年台湾对东盟出口占比17.3%,比2017年18.5%少了1.2个百分点,更比2012至2016年(马英九执政时期)的年平均值18.6%少了1.3个百分点。民进党当局“新南向政策”政治挂帅,成效不彰。越南是台湾当局“新南向政策”的重点对象国,近年来曾经成为该政策收效较为明显的国家。但从2018年开始,台商对越投资呈现大拐点,下降趋势明显,未来台商在越南处境不容乐观。

“一带一路”倡议是大陆应对全球经贸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放竞争与发展等方面的需要而发出的倡议与行动。创造条件让台胞台企分享“一带一路”机遇和红利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组成部分。建构以大陆为主导,以民间为主体,引导台胞台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有序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布局中。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助力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更高的融入大陆市场;另一方面,整合两岸产业合作价值链、供应链,用好用足大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惠台政策措施以及自贸区、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一系列创新性产业合作的实验平台,依托“一带一路”之于两岸经济的发展的契机,两岸同胞共同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共同感知两岸命运共同体,共同体验两岸心灵契合工程的磅礴和伟大,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合力。

(作者简介:陈丽丽,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首席专家,台商研究中心主任;林中威,福建社科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吴晓芳,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两岸语言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http://www.crntt.com/doc/1054/3/1/2/105431246_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5431246&mdate=0519000843